查看原文
其他

【简报】蒙以养正,活泼泼;果行育德,坦荡荡——用生命讲课,用精神感召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缘起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为了提升和巩固先前线上直播的成效,引导读经界同仁更好推广和提升自己,道中书院继“星光大道·群英会”之后,推出第三轮直播课程,由道中书院院长助理陈亿挺老师进行“六五文集新四篇研习会”(3.19-3.21)专题系列授课,讲师团团长薛春黎老师助讲

专题及提纲简介



授课内容(“6+1”个专题

   专题一: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专题二:读经教育的思想辨析;

   专题三:读经教育的心法实务;

   专题四:读经教育的纵深发展;

   专题五:读经教育的横向发展;

   专题六:读经教育的三好学生;

  薛春黎述评:忧患愤悱,坦荡荡做新儒家

专题一: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1.教育的一个目的(开发人性)

2.人性的两个面向(全幅性与全程性)

3.教育的三个原则(时机内容方法)

4.读经的四个标准(及早老实大量悦乐)

5.读经的五大特质(理论的根源性,内容的完整性,操作的简易性,效应的笼罩性,验证的广大性)

专题二:读经教育的思想辨析

读经教育背后三大理论:

1.孔孟的理想(内圣外王) 

2.康德的哲学(三大批判)

3.天台的判教(判摄判释)

专题三:读经教育的心法实务

1.性善论是打开读经教育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2.老实大量读经是打通生命之感应,开启孔孟仁德之教的见道之门。

3.孔子是模范老师,诲人不倦;颜回是模范学生,学而不厌。

专题四:读经教育的纵深发展

1.中华道统与儒家三期发展(先秦儒,宋明儒,当代新儒家)

2.新儒家的志业(道统的继承,学统的开出,政统的完成)

3.东西方文化会通(全盘化西,儒释道西)

4.文礼书院的千年规划(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企业家)

专题五:读经教育的横向发展

1.推动书香城市及全民读经(经典诵读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

2.道中书院的战略定位(成人读经:师资培训,宣导推广)

专题六:读经教育的三好学生

1.好好读经典(五大部、东西方经典)

2.好好读理论(六小篇、六五文集)

3.好好读牟著(四入门、牟宗三全集)

第一天直播精彩语录



王欢锋:

1.读经教育就是站在文化的角度谈教育,用教育解决文化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谈读经,用读经的方式解决教育问题。

2.知识是日新月异的,智慧是一成永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3.智慧在每个人心中,用经典诵读来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用来指导我们过现代化生活,指导我们更好的为人处世。

4.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诵读经典,一般人是看见才相信,很少人是相信才看见。

5.人生是一连串的积累,要找那些能够积累功力的事情去做。

守真:

1.眼界要高,眼高手一定不会低,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读经典提高我们的眼界。

2.打十年麻将和读十年《论语》,十年后这两个人一样吗?不一样,不用十年,当下就能知晓,从这个角度说,选择大于努力,选择正确的方向再去努力。

3.有的人看起来似乎不聪明,不是不聪明,而只是现在没表现聪明,将来有大聪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童蒙养正,保护好孩子的原始天性。)

4.道:首代表人,道是人走的一条路,人生只有一条路,人该往哪里走?古语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应该往高处走,要永远地向上。

5.我们只听大师讲课永远成不了大师,我们要看大师是怎么炼成的?学习大师读经典。

薛春黎:

1.老实大量读经:温故而知新,一番拈动一番新。

2.经典诵读,就是德育、智育一把抓。

3.圣贤是觉醒的人。

4.经典诵读,先实践后明理。予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意,读之欲久,便觉意味深长。

5.传统私塾教育三大优点:儿童读经,严格管理,尊师重道。

胡小芳:

1.不能知人是因为不能知己,不能知己是因为不能知心。经者,镜也,通过经典反观自己,经典是心灵的镜子。

2.人生就是从觉(jiào)到觉(jué)的过程,经典是从觉(jiào)到觉(jué)的桥梁。

谢勤:

1.为什么不能知己?《尊经阁记》说: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心是我们的主人,不能知己是因为不能知心,我们很难看到自己,所以需要一面镜子,经典就是我们心灵的镜子。

2.选择大于努力,选择正确的道路大于努力,就像做工夫,一定要做含有本体的工夫。

3.智慧的学习是不能完全用表现来判断的。

4.知识可以辅助智慧,智慧也可以独立存在,执着于知识,容易产生知识障,以道御术,用智慧来驾驭知识。

史志芳:

1.读《论语》,孔子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心大愿,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2.语文、数学学科不一样,教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

吴伟宏:

1.《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知道终点在哪,才能出发,知道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教孩子,我们常说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这就是教育的目标,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

2.读书开发脑神经,脑神经开发好了,数学就容易学了。

3.中国文化为什么五千年还没有断绝,是因为我们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章语言系统,就是文言文系统,不管时间环境怎么变化,文言的文章是永恒不变的,只要保存的当,我们现代人也可以学习古人的文章,古人的文化。我们学习要先学习文言文,文言文好了白话文就自然好了,这叫高度涵盖低度。

4.中国人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论语》,然后是四书五经,再下来读史、子、集,都读完了语文自然就好了,脑神经在这个读书过程中就开发好了 ,数学就更容易学了,这叫四两拨千斤。

5.老师家长对读经典有兴趣,孩子就会有兴趣。马云说很好多人都是看见了才相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相信了才看见的。

6.人道合于天道,人德合于天德,人心合于天心,这叫“天人合一”。

7.人生应该走的路叫“道”。古人教导人都是要勤学、苦学,以高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有这一番苦工夫,方能有点成就,让我们家长以光明坦荡的心教导孩子。

徐清秀:

1.语文的学习是先实践后明理。小孩子读经典也应先读,然后再解,本身读中也有解。

2.平读法,平平常常读,方可天长地久。好读书不求甚解。

3.即使不识字,也要堂堂正正做个人。

4.对于读经相当一部分人是看见才相信,少部分人是相信才看见。

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读十年书,才有受教的基础。。


第二天直播精彩语录



王欢锋:

1.读经是本质工夫,其它是助缘工夫。

2.人间最遥远的距离不在现实上的天南海北,而在心灵上的远近亲疏。

3.人类一切学问皆从人性而发,又回归人性。

4.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

5.熊十力先生: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旷观千古,称感触最大者为孔子与释迦。

6.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老实大量读经是打通生命之感应,开启孔孟仁德之教的见道之门。

7.教学心法:深通人性,深信人性,心想事成,心诚则灵。相信其结果必然印证你的相信,怀疑其结果必然印证你的怀疑。

8.古圣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9.孔门心法:发明本心,欲仁仁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守真:

1.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不二,知行合一。

2.经典不是某一个个人可以推崇出来的,即使是皇帝也不行,是天下读书人共同的认定。经典也不是想删除就可以删除的,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不能随便增减,所以经典不能节选。

3.我们对经典要有温情和敬意,经典是圣贤智慧的结晶,是天地之道的表现。

4.水要烧开,饭要煮熟,经典要读熟,滚瓜烂熟,烂熟于心。

5.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老人跌倒扶不扶,当下第一念要扶,有的人思考一下可能被讹,还是不扶了。扶不扶只问该不该,只问自己的良知。“扶不扶”的标准不是在老人那里,而是在我们自己心里。

薛春黎:

1.大孝终身慕父母。一个人光有孝心够不够?一个人有孝心就够了,有孝心自然能发为孝行。有真知必有真行。

2.读经典,不仅可以让我们活在当下,还可以活在五千年历史文化之中。

3.古圣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4.孔门心法:我欲仁,斯仁至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不学便老而衰。学而不厌,能让一个人永远年青。

胡小芳:

1.真正的距离不是地理上的天南地北,而是心灵上的远近亲疏。

2.读书不但可以活在当下的世界,还能活在五千年的文化世界和历史世界。

3.一切学问从人性而发,又回归于人性。

4.老实、大量读经是开发人性的不二法门。

5.教学心法:深通人性,深信人性,心想事成,心诚则灵。(你相信结果验证你的相信,你怀疑结果验证你的怀疑)

谢勤:

1.经典不是某个人推崇出来的,而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共识,所以经典字字珠玑,每个字,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经典是没有糟粕的书。

2.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古人把孔子比喻成太阳。

3.不学便老而衰,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好学的人心力会向上,厌学的人心力是向下的,好学与厌学是截然不同的。

4.颜回的早死换来了中华文化的长寿,历代的学子都以颜回为榜样,读书志在明道,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是颜回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史志芳:

1.知识可以辅助智慧,智慧也可以不用知识辅助,智慧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2.读经不仅可以让我们活在当下,活在现实的世界,还可以让我们活在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世界。

3.智慧能鼓掌吗?智慧能讨论吗?智慧是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4.用知识的眼光看智慧就是呆、就是傻,知识是有表现的,智慧是没有表现或表现不明显的。

5.颜回的早死,换来了中华民族的长寿,历来读书人读书志在圣贤,是没有条件的。

吴伟宏:

1.孔子通过丧礼“安与不安”指点人的良知,安心就是不仁,不安心就是仁。孟子通过葬礼“忍与不忍”来指点人的生命,忍心就是不仁,不忍心就是仁。君子要坦荡,有不忍人之心。

2.老实大量读经是打通生命之感应,开启孔孟仁德之教的见道之门。

3.好学的人和厌学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读书志在明道,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徐清秀:

1.心法:深通人性,深信人性,心想事成,心诚则灵。

2.古圣心法:人心维危,道心维危,唯精唯一,允执其中。

3.孔门心法:发明本心,欲仁仁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破万年愚

5.老实大量读经是见道之门。

第三天直播精彩语录


王欢锋:

1.教学心法:如如不动,经声不断,滴水不漏,用志不分。

2.长征的目的是为了不长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不管理。

3.成人读经是儿童读经的牛鼻子,儿童是容易教的,成人是不容易教的,成人读经决定儿童读经的方向与未来。

4.读经教育就像一辆公交车,谁能从头坐到尾,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见识与智慧。

5.学问要真实化,要把学问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无条件的心来做读经志业。

守真:

1.孟子如泰山严严,孔子像平地。泰山高还是平地高?平地在哪里,平地可以在山脚,可以在山腰,也可以在山顶。大而化之之谓圣,把山化掉了,孔子在山之下,不显他的高是最高明的高。孔子看似平常,是似平凡的伟大,肉身成道,人人可为。基督耶稣是道成肉身,非人人可为。 

2.老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要去掉现实的累赘,去附赘悬疣,这是老子的工夫。

3.读经教育规划:0岁,十个月读经胎教;0~3岁,三年读经早教;3~13岁,十年学堂读经;13~23岁,十年书院解经;23~33岁,十年社会行径。

4.如果孔子孟子活在今天,他们会做什么事?阳明自问:圣人处此,当复何为?圣贤处此时代,会做什么呢?

5.成人读经是儿童读经的牛鼻子,成人读经老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文化信念,其次要好学,第三思考能力强,会安排教学,会讲课。既要会读经,又要会教读经,还要会宣导,成人读经老师要求比儿童读经老师更高。

薛春黎:

1.孟子性善论,是教育的大心法。这即是康德所说的“自律道德”。

2.读别人的书,如果读不懂有两种情况:一、作者不行,没讲明白;二、读者不行,自己看不懂。

3.当老师累,是读经累?还是管理累?老师的心法最重要。对人性善的体贴,对光明性的相信是最重要的心法。

4.牟先生的著作,将学问客观化,置诸天壤间,以待后来人。

5.我们所讲的学问,要变成我们生命的真实,要滋养我们的生命、生活。

胡小芳: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善到善叫教育,从恶到善叫政治。

2.严格管教,管理的本质是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经声不断(孟子),随时提醒(荀子)。长征是为了不长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管理。“群龙无首,吉!

3.气场要回收,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4.传统含:血统-生命的来源(生命来自于祖先),道统-慧命的来源(慧命来自于圣贤)。

5.韩愈:道与德为虚位,仁与义为定名。

6.读经人的自我修养-做“三好学生”:好好读经,好好研习读经教育理论,好好读牟著。

谢勤:

1.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在打倒孔子,只有新儒家三五贤哲没有随波逐流,做时代的中流砥柱,并逆流而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熊十力先生说:“誓此身心,奉诸先圣。”

2.读经教育像一辆公交车,上车的人很多,下车的人也很多,牟学班培养的是纵使天下人都不读经了,他也依然选择读经,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3.我们所讲的学问要变成生命的真实。

史志芳:

1.康德:实践理性优先于思辨理性;牟宗三:道德宇宙必然包含知识宇宙。

2.读经教育像一辆公交车,上车的人很多,下车的人也很多。二十多年来,对读经教育只有一个人没有动摇过,那就是季谦先生。

3.我们要思考,读经教育是不是我们生命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不是我们生命中本有的东西?值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

薛春黎老师评述精彩语录



《忧患愤悱——坦荡荡做新儒家》

王欢锋:

1.最好的宣导就是当你站上讲台的时候,你所展现的精神气象。

2.人在面对自然灾害,面对天灾人祸时,由此产生忧患意识,转出道德意识。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年轻人生命中都有一股劲儿,要找一个通孔让这种力量释放出来。一个愤悱的人才有可能被启发,有了愤悱之情,人才有受教育的基础。

4.新儒家新在与时俱进,随时变易以从道。

5.蒙以养正活泼泼和风甘雨,果行育德坦荡荡烈日秋霜。

6.儿童读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储蓄银行。

7.颜回才动即觉,才觉即化就是为人类挣脱现实的束缚树立了最有力的榜样。

守真:

1.儒家就是刀锯鼎镬的学问,上刀山下火海,你要除去现实上的种种,你要用真生命顶上去。

2.孔子周游列国14年回到鲁国,白发苍苍的他说: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回来了。古人讲安土敦仁,谁愿意出来啊?孔子讲学宣导了14年,百年后孟子出来了,千年后宋明儒又出来了,那是生命的一种愤悱,圣贤的忧患意识。

3.这三天“新四篇”研习会,陈亿挺老师为我们授课,他从白羊沟跟随冯老师学习到道中书院一路宣导读经,他站在这里就是一种精神,道中精神!我们为什么在这里讲?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人出来。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读书人应该做的事。

5.孔子是教师的祖师爷,我们做老师要像孔子一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是老师智德的表现,诲人不倦是老师仁德的表现。我们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那一刻,我们也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当下即是圣贤。

6.教师如果说累,不是教学累,而是累在管理,要不厌不倦。不厌不倦,是对性善的体贴,对光明的相信,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心法。

7.我们做学问要落到生命的真实中,滋养我们的生命。我们读经,读王阳明哲学,读牟著滋养我们的生命了吗?读了落实到现实中,这其中还有艰难。但是不读呢?永无了期。

陈亿挺:

1.蒙以养正,活泼泼,和风甘雨;果行育德,坦荡荡,烈日秋霜。

2.一入耳根,永为道种,目击道存。

3.新儒家是理性的学问,理想的学问。

4.孔子是模范老师,诲人不倦;颜回是模范学生,学而不厌。

5.朱子从格物致知入手,繁难工夫;阳明从诚意正心入手,简易工夫。

胡小芳:

1.最好的宣导就是一个人真生命状态的呈现-人能弘道。

2.行道有得,谓之道德。

3.圣人从忧患意识转出道德意识,一个人有忧患愤悱之情,才能受教。

4.新儒家的“新”,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随时变易,都是新的。

5.“学而不厌”-学习厌倦了,用良知来照亮私欲的黑暗;“诲人不倦”-诲人厌倦了,一是随时回归初心;二是“如保赤子”,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6.生命的定力不够,是坐不住的。

7.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开发人性。教育就是教一个人理性,让他运用理性过他的生活。一个人的理性有两种表现:一是道德的学问,品格修养;

二是知识的学问,科技学识。

谢勤

1.人类对忧患所产生的不同意识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2.为什么做教育,我们这代人走过的路,吃过的苦,总结下来传给下一代,让我们的下一代免受上一代的苦。

3.蒙以养正,活泼泼,和风甘雨;果行育德,坦荡荡,烈日秋霜。

4.牟宗三先生说:“儿童读经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储蓄银行。”

5.学而不厌是一种智慧,当我们厌倦时回归初心,一念自返。

6.当我们愤悱向上时,面对现实的阻碍,面对现实的黑暗,只要我们是有根源的,我们坦荡荡,做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教育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史志芳:

1.有了生命的愤悱,才有可能做启发的工夫,有了愤悱之情,人生才可以做教育。

2.蒙以养正,活泼泼和风细雨;果行育德,坦荡荡烈日秋霜。

3.颜回才动即觉、才觉即化,为人类的心灵撑开了层层束缚,打开了生命的最高典范。

4.人类文明每向前一步的发展,都是回头每一步的探本求源。

5.人生的意义在于两个字:“承”“传”,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状态也得到了极大的呈现。

徐清秀:

1.今人在观念中受折磨,就是为了下一代在现实中过和平有序的生活。

2.教师以孔子为榜样,诲人不倦,使生活中的孙悟空,牛魔王的现实剥落,体现其真生命,让学生颜回式的生命状态体现出来。

3.“传统文化进学校,经典诵读进课堂”是让智慧重回国人的脑袋,用经典滋养我们的生命,使理想变成现实的工夫。

江西新余一言:

       3.14日薛老师的分享我挤出时间听了4遍还是感觉没记住一句,不够!3.21日周六,早早搬好凳子想赶在第一排最中间来听您的分享,用朱老师的话说“这样可以听到您的声音,还可以观察到您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是直觉那生命气息”,不料弄错了时间,以为您的课是在上午九点,见陈老师来了,陈老师当然也是非常精彩,只是早上读《孟子》都读没心思,怕错过一秒……世间忧患也好,韶华也罢,我只记命里该有的老师来了,我且珍惜!再次感恩薛春黎老师,感恩道中书院每位老师,读经教育推广是“器”,您与我们共振的是人性感通的那份彼此的体贴温柔!

       薛老师课堂提到陈老师站出来,陈老师的“青年才俊生命状态”就是一本最有力量的宣导书,我认同,朱永杰老师分享“如果只知经典的理论,而没有入心”,那只是“义理”,是知识,个人认为,经典是启发人性的工具,不是终点,忘记经典,活出自我生命的“经典”,每个“在其位(当下)”,“谋其职(为所当为)”,从良知而为,后实现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终极夙愿(回归道)。

        昨天还有一个触动,王欢锋院长分享的“宣导读经如果定位只在为更多人来读经”是向外的,虽然发心自善,但是很难持久,而“把宣导读经向内,是在宣导过程中,不断顺服自我对经典真正明白”,才是修炼本心,见自性的,是“源头活水”的。

深圳杨敏:《用生命讲课,用精神感召

       昨天薛老师的课我也弄错了时间,八点半的时候才进入直播,但我听到了感触最深的一段话,其中讲到季谦先生在一次讲学中,四十度的高温,会场没有空调,先生如如不动,上午下午连讲了两场,一个企业团体的员工听完以后说,虽然先生讲的什么内容没有完全听懂,但是先生的那一份精神深深感动了他。 

      这一点让我感触深刻,疫情期间各种直播网课特别多,关于经典和传统文化的讲学也是大咖云集,各展身手。但是真正能用生命讲课,能用精神感召的,才会触发我们用生命来体贴和感受。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薛老师曾经在我们六小篇的培训中说过,圣贤的经典是用圣贤的生命谱写出来的,我们读经要用生命来读。

     他说的就是他做的,他不光是用生命在读经,他还用生命在讲课。无论什么时候,他往那一站,就是道的展现!无论什么时候,他讲课都是道气十足!浩然正气!睟面盎背!充塞天地!如果一个人可以呈现这样的状态,他其实不用讲什么,他的精神已经可以让人深深摄受。

     我想起一个资深的讲者曾经说过,听一个人弹古琴到底什么时候能听出他弹的好坏?他说,其实他还没开始弹的时候就已经听出来了。他从台下走到台上,端坐抚琴的那一瞬间,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是在弹琴。但是他的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老实大量熏习浸润。

     所以这就是一个要做读经宣导的人,最终要达到的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举手投足都是道。经典不在书上,经典就在我身上,读经好不好,看我就知道。而要达到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没有老实大量读经和老实大量宣导,老实大量讲课,永远做不到。

线上师友留言点赞





编辑:陈亿挺

审核:宣导中心

    1.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2.各地承办教育局下文件的校长论坛资料汇编

    3.经常6+1:王欢锋+朱永杰、陈亿挺+薛春黎专题系列授课(3.16-3.21)

    4.【公告】道中书院讲师团团长新老交接(王欢锋卸任薛春黎接任)仪式(2019年11月27日)

    5.陈亿挺:新儒家是刀锯鼎镬的学问——我们道中人做文化教育事业,得用真生命顶上去

    6.【简报】经常6+1:王欢锋+朱永杰“读经推广战略研习会”线上直播简讯(3.16-3.18)

    7.王献岭校长3.28和张光琼校长3.29·“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系列线上宣讲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12+12”进阶宣导班招生公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